國內農業電商的五種業態
發布: 2015-05-25 09:33:08 編輯: 瀏覽:
次
農業是非常傳統的行業,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。有一企業計劃在新疆和田地區投產養雞,目標是養一百萬只雞,最終實現一千萬只的產量,這家投資商是地產商,希望做雞的產業,找到我聊怎么做這個事情。無論是地產商、土豪、還是外界的資本,對農業都特別的熱衷。農業特別熱,跟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,但是我們在具體涉獵這個產業的時候還有太多的盲點。我們看足了未來市場的樂觀,但是忽略了具體的路徑和方式方法。農業還是比較特殊的產業。回過頭來問這個雞大概能賣多少錢一只,核算成本一年下來,大概需要賣三四百塊錢一只。在電子商務里,味道、質量再好的雞也是在一百塊錢之內,所以說理想跟現實還是有距離的。以上算是一個開場。
傳統的農業和先進的互聯網的相碰,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。這就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地方。尚鮮農產品配送公司在這里告訴你:電子商務和農業產生一個什么樣的價值。
當馬云榮登紐交所第二天,他便告知天下,他只做三件事。第一是農村電商,第二是跨境電商,第三是大數據。所以說農村電商應該是今后發展的趨勢。
中國14億人口,三十年來的經濟主要還是靠城市人口。我們號稱9億的農民其實還處在互聯網的最底端。最近商務部出臺了份文件,文件主要傳達這個十個字:工業品下鄉,農產品進城。
農業電商五種業態
現在農業正處在非常初級的狀態,每種業態是重疊的,有交集的。平臺電商、縣域農業電商、垂直B2C電商、社交電商、社區O2O。這五個是在農業里比較突出的現象。
1.平臺電商
在全國市場,農業具有地域性,這樣我把我的管理經驗復制過去,讓地方按照我的標準來生產,我統一再進行銷售,這樣一種應該是垂直B2C的一種玩法。像順豐優選就是依托自己的供應鏈去做資產直銷,包括本來生活網頁創建了買手制,本質上是一樣的,就是希望在源頭、在原產地有一些控制和采集。讓商品直接通過我的商城賣給消費者,這都是不同的玩法。這是關于平臺電商。
2.垂直B2C電商
關于垂直B2C,2012年號稱是中國生鮮電商的元年,有眾多的企業基本是在2012年前后投資興建的,像本來生活網、沱沱公社、順豐優選等等,這個我們叫他垂直B2C的業態。
沱沱公社這家企業在北京平谷有一千多畝地的有機農場,種了些瓜果蔬菜,還養了雞鴨等。2012年之前一千多畝地還能夠自給自足,但是隨著客戶量的提升,供不應求。現在采取的發展策略是聯合農場。就是我按照我的標準來規定我的生產,找一些合適的生產者來貼牌生產。這里面對于標準化的流程要求特別高,因為沱沱公社自身有種植和管理的經驗,所以把種植管理經驗進行復制。
3.社區O2O
現在尤其北上深出現了這種玩法。這個案例就是原來迅雷網的高管創辦的叫“優質供”,這家企業在上海的社區店二三十平米,現場不售賣,如果你買他的產品,他給你紙條,你把你想要的產品勾進去,他會告訴你第二天來取貨。第二天你的手機會收到一些短信息,告訴你你的產品放在了第幾號柜子,密碼是多少,這時候你就可以帶著你的密碼到制定的柜子里把東西拿走。這是一種所謂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。其實話又講回來,這也是一種預售。
進一步升級的玩法是直接把智能的售賣機放到社區里面去,和我們在地鐵里投個三塊錢拿到一瓶水一樣,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智能終端直接買到肉或者蔬菜。
而且智能柜是可以進行保鮮的。無人監管的一個操縱,完全通過后臺數據進行一個操控。現在在上海有這種模式。對這種業態,我想提出一個思考:為什么像“優質供”這種不現場售賣,這個思考是特別有價值的,反回頭又說預售是不是農產品的一種好的解決方式,我個人認為我們采取預售的方式是一種市場的選擇,還不足以作為終極的方式去支撐這個概念。我們現在的消費市場之所以還沒有被打開,在階段時間內還沒有形成一個密集的訂單,所以我們被迫的選擇預送,就像“優質供”。假如說我們店里面有充足的客流量,那我們就根本不用預售的方式。所以因為我們客流量沒那么多,所以我們才用了預售的方式。我認為預售本身并不是一種好的解決方式。
預售可以降低我們的綜合成本,降低損耗,提高收益,但是我不認為他是一種合理的模式,千萬不要為了預售而去做預售,我們現在訂單量不大,所以我們被迫的選擇預售,希望通過預售把訂單節約,我們隨著消費的升級與轉化,有充足的流量的話,我們根本是不需要預售的。這是我對預售的理解。